
綿陽是四川第二大經濟體,全市面積2.02萬平方公里,戶籍人口523萬。轄涪城區、游仙區、安州區、三臺縣、鹽亭縣、梓潼縣、平武縣、北川羌族自治縣,代管江油市和四川省政府科學城辦事處。綿陽科技城黨工委、管委會是四川省委、省政府的派出機構,委托綿陽市管理。蟬聯四屆全國文明城市、三屆全國雙擁模范城,榮獲全國創業先進城市、國家衛生城市、國家森林城市、國家園林城市、國家環保模范城市、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等稱號。
歷史文化悠久。綿陽是四川歷史文化名城,也是“兩彈一星”精神、抗震救災精神的重要凝結地,有全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和“人類活化石”白馬藏族,自公元前201年漢置涪縣始,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。孕育了李白、歐陽修等歷史文化名人,文昌文化、嫘祖文化源遠流長,三國文化、李白文化絢麗多姿,羌族文化、白馬藏族文化特色鮮明,羌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科教實力雄厚。綿陽是我國重要的國防軍工和科研生產基地,鄧稼先、于敏等9位“兩彈一星”元勛和成千上萬的科技精英在這里“干驚天動地事、做隱姓埋名人”。有國家級國防科研院所20家、國家重點實驗室8家、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,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居全國第3位,核、空氣動力、激光等領域技術居世界一流水平。有高等院校15所,高考本科硬上線率和萬人比連續24年領跑全省。中國(綿陽)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成功舉辦十二屆,已成為全球匯聚產業動向、探索前沿技術、分享智慧成果的重要平臺。綿陽位列2024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競爭力百強榜第15位。
產業體系完備。擁有聯合國41個工業大類中的39個,電子信息、先進材料、裝備制造、食品輕紡、能源化工等特色優勢產業不斷提質壯大,人工智能、醫藥健康、低空經濟、航空航天、新型顯示5條全省以綿陽為主要承載地的產業鏈加快集群成勢,培育形成國家級產業集群7個、省級產業集群11個。服務業增加值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領跑全省地級市。綿陽是全國種業大市,常年存欄純種豬數量居全國地級市第1位,雜交油菜制種產量居全國第4位。現有國家級高新區、經開區、綜合保稅區、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和現代農業產業園,千億企業1戶、百億企業3戶。
交通區位優越。寶成鐵路、西成客專、川青鐵路穿境而過,綿遂內鐵路全面動工建設,“十”字型鐵路骨架即將形成。境內成綿、綿遂等12條(段)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超700公里,實現縣縣通高速,“二環九射九聯”的高速公路網加快形成。綿陽南郊機場開通航線80條、通航城市38個,年旅客吞吐量省內僅次于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和天府國際機場,構建起覆蓋全國主要區域、經濟發達城市和重要旅游城市的航線網絡。
生態本底良好。綿陽是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,市域海拔跨度從307米到5400米,形成了王朗自然保護區、虎牙大峽谷、國家級水利風景區—仙海湖等自然美景,森林覆蓋率達56.13%。綿陽是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地區,現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60種、野生植物79種,野生大熊貓數量占全球近1/4,被譽為“大熊貓第一市”,正加快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綿陽片區,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綿陽基地即將建成。
當前,綿陽正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、三中全會精神,認真落實省委“四化同步、城鄉融合、五區共興”發展戰略,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,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,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,把“發揮中國科技城優勢加快建成省域經濟副中心”作為推動綿陽高質量發展的總牽引總抓手,實施“八大行動”,抓好“四張清單”,奮力推動全市經濟總量盡快站上5000億元大臺階、加快向6000億元邁進,在全省率先建成省域經濟副中心,成為川渝地區重要增長極和發展動力源。
